你見過糠了的蘿卜嗎?蘿卜心部分由于儲存時間過久,變成了空心、海綿狀。
骨質疏松后,人的骨骼承重能力下降,就像蘿卜變糠了,木頭變朽了。走路不穩、骨折等健康問題會隨之而來。
看我們的骨科專家教你如何遠離骨質疏松,延緩骨頭變“糠”。
骨頭變“糠”,身體會報警
骨質疏松癥會使人的骨質變薄、骨量減少、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,導致骨強度下降,骨骼脆性增加,進而誘發胸悶、駝背、骨痛、骨折等。
較嚴重者,輕微的外力,比如咳嗽、打噴嚏、搬重物時,就會發生骨折。
骨質疏松偏愛9類人
骨質疏松癥通常是悄無聲息地進行,如果你是以下人群,更應該提前開始保護骨骼。
1. 女性
患骨質疏松的男女比為3:7,絕經后女性更是高危人群。45歲后每增加5歲,骨折風險增加1倍。而男性通常65歲后才出現骨密度下降。
這主要是因為絕經后卵巢功能衰退,雌激素減少,會加速骨量丟失,進而加重骨質疏松癥狀。
2. 中老年
骨質減少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大。如果親屬在50歲前或絕經前罹患骨質疏松癥,那你發生骨質疏松的危險就相對更大。
3. 有不良嗜好者
比如愛吸煙、酗酒、過多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??Х群吞妓犸嬃显隗w內代謝后,會影響鈣的吸收,造成鈣流失。
4. 骨架小的人
小骨架的人天生骨量少,罹患骨質疏松癥的年齡可能會更早。建議從30歲開始,多吃奶制品等富鈣食物,多進行跑步和跳躍等運動。
5. 缺乏運動者
運動是防止骨量丟失的一個重要措施。平時運動少的人,肌肉強度會減弱,骨量也會減少。
6. 長期服藥的人
長期用激素或抗胃酸藥的人,糖皮質激素會促進蛋白質的分解,增加鈣、磷的排泄,抑制成骨細胞活性,引起骨質疏松。
7. 缺曬一族
如今,不少女性害怕被曬黑,躲著陽光走,導致日照時間不足,在體內轉化的活性維生素D相應減少,這也容易導致骨質疏松。
8. 慢性腎病、胃腸疾病患者
甲亢、干燥綜合征、多種慢性腎臟疾病導致的腎性骨營養不良,以及胃腸疾病、血液系統疾病、神經系統疾病、器官移植等都可能引起骨質疏松。
9. 維生素缺乏者
鈣質不足,缺乏維生素C和蛋白質等,骨骼也容易提前變“糠”。
3招延緩骨骼變“糠”
骨質疏松其實可防可治,做到“早預防、早檢測、早治療”,就能延緩骨骼變“糠”的速度。
足量的科學運動
適度的力學刺激,能有效維持骨量,減緩骨質流失。40歲前就要多運動,但并非所有的運動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。
無法改善骨密度的運動:騎腳踏車、游泳等。
有助增強骨密度的運動:荷重的有氧運動。
年輕人可以做些強度高的運動,如跳繩,每周3到6天,每天跳躍約50次,離地約8公分;慢跑,每周至少2~3次,每次20分鐘,不必追求速度。
老人可以快走,每周3天,每天45~60分鐘,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環。
對于已有骨折風險的人,則應避免跳躍、脊椎前彎、搬運重物。
從食物中補充鈣和維生素D
預防骨質疏松,一定要注重從飲食入手。
?、?補足鈣:骨骼“支撐者”
當鈣攝入不足時,骨骼中的鈣就會釋放到血液里,以維持血鈣濃度,導致骨密度越來越低,骨質越來越疏松。
牛奶是含鈣豐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補鈣食物,建議每天喝液態奶300克。除此之外,綠葉蔬菜、三文魚、沙丁魚、奶酪、豆腐也含有鈣。
?、?補足維生素D:骨骼“加油站”
它能促進腸道鈣吸收,減少腎臟鈣排泄,就像加油站一樣,源源不斷地把鈣補充到骨骼中去。
人體中10%的維生素D是通過食物獲得的,推薦蛋黃、蘑菇、瘦肉、海產品、動物肝臟、堅果等。
另外90%的維生素D是依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后,通過自身皮膚合成的。曬太陽最好選擇早上10點前、下午4點后的陽臺或空曠場所。春秋季每天堅持曬太陽20~30分鐘,夏季每天曬太陽5~10分鐘,冬季每天曬太陽30~60分鐘。
40歲以上,檢測骨密度
40歲以上的人群應進行骨密度檢測,絕經后的婦女更應該重視此項檢查。
中老年人在做骨密度檢查時,若骨量減少9%以下為骨量正常,骨量減少9%~19%為骨量減少,骨量減少29%~39%則為骨質疏松、骨折危象。
溫馨提示:山東手足外科醫院“暑期全民健康查體”設有骨密度檢測專項。骨科專家分析數據,提供專業健康指導。